雛鳥和幼鳥的差別,要怎麼分辨?

嘴巴

雛鳥:顏色淺,短寬。

幼鳥:顏色次深,慢慢變長尖👄

成鳥:顏色最深,長尖。

顏色

鳥嘴巴的顏色通常是從淺到深,雛鳥>幼鳥>成鳥。
但每隻鳥的嘴巴顏色,不一定一樣。
所以要從嘴巴分辨,要先以成鳥的嘴巴顏色為主。

例如:折衷鸚鵡,成鳥嘴巴是重橘色🔶
雛鳥是黑色、幼鳥的是淺橘黑色。

折衷鸚鵡,好像巧虎裡面的桃樂比

有些鳥剛生出來嘴巴是黑色。
你會說這樣哪有淺到深?🤔
沒錯,我一開始也很疑惑。

所謂的淺到深,是不包含一開始嘴巴黑色這段時間⚫
黑色的部分,會隨著鳥長大慢慢消失
後面出現的顏色,才是鳥嘴巴真正的顏色

例如:折衷鸚鵡就是黑色>淺橘黑色>重橘色

大小

雛鳥嘴巴一開始是又短又寬,隨著慢慢長大會越長越尖。
越長越尖的嘴巴,才方便鳥找食物🍇

👉 完整圖片 (點這裡)

尾巴

雛鳥:

幼鳥:次長

成鳥:

長短,有一個標準嗎?
短是短到哪?長是長到哪?🤔

󠀠有,以成鳥為比較標準。
成鳥已經發育完整,尾巴長度,已經到極限了。
幼鳥就是再短一點;雛鳥是最短。

例如:成鳥尾巴是 3cm;幼鳥就可能是 2cm;雛鳥小於 2cm。

  • 雛鳥:
    腳短。
    皮膚嫩。
    腳沒力氣,站不太起來。
  • 幼鳥:
    腳次長🦶
    皮膚慢慢變粗糙。
    腳慢慢變有力,但走路還不太穩。
  • 成鳥:
    腳長。
    皮膚粗糙。
    腳有力,可以站很久和正常走路。
折衷鸚鵡躺著在舉重

👉 鸚鵡爸媽 IG (點這裡)

雛鳥剛出生,牠的腳一定是又短,皮膚又嫩。
就跟我人還是嬰兒的時候一樣,腳又短皮膚又好😙
但慢慢隨著年紀變大,腳慢慢變長變有力,皮膚也變比較粗糙。

鳥連站都站不太起來,沒什麼力,可能就還是雛鳥。
如果看到鳥會開始走路,只是走不太穩,就是已經進入到幼鳥階段了。

羽毛

雛鳥:短、稀疏、顏色淺。

幼鳥:慢慢變長、慢慢變密、慢慢變鮮豔。

成鳥:長、密、鮮豔🌈

󠀠󠀠󠀠上面的慢慢,感覺沒有寫得很清楚。
羽毛怎樣才算進入幼鳥階段?

身體上毛的長度,雖然沒有像成鳥這麼長。
但是羽毛已經比較密集,沒有看到身體明顯有禿禿的地方了。
身體有禿的地方,但不會很明顯,是判斷的重點👩🏻‍🦲

飛行

  • 雛鳥:不會飛。
  • 幼鳥:
    還在學飛,飛的東倒西歪,撞牆。
    飛的高度低,飛的不遠🪽
  • 成鳥:不會有幼鳥的狀況了,正常飛😁

  • 雛鳥:不會爬。
  • 幼鳥:會開始爬鳥籠或其他東西。

鳥如果會用嘴巴和腳,開始爬鳥籠、椅子或其他東西。
可能就是進入幼鳥階段了,想玩想到處走走
😆

厭奶

  • 雛鳥:會喝奶🍼
  • 幼鳥:出現討厭喝奶的症狀。

鳥如果出現厭奶的症狀,可能就是進入幼鳥階段了。
但不是每隻鳥進入幼鳥階段,都會出現厭奶症狀。
有些到成鳥還是戒不掉,喜歡喝奶😅

咬東西

如果發現鸚鵡開始咬周遭東西,像鳥籠、玩具、木棒等。

代表鸚鵡脫離雛鳥,進入幼鳥階段了。

開始對周遭東西產生好奇心,想用嘴巴去確認那是什麼?

鸚鵡玩具套餐

鸚鵡玩具套餐

5.0 ★★★★★ (100+評價)

多比較,真的適合鳥寶再買喔🧡

鸚鵡的嘴巴有很多神經很敏感,所以鸚鵡常常用嘴巴去確認很多事情。

就跟狗鼻子很靈敏,會透過鼻子聞味道去確認很多事情。